承境

相同语境,平滑承接







01

引言


段子1

富豪带着小三在海边散步,见远处一艘军舰驶过,不由感慨道:这些年我在你身上花的钱,够买这艘军舰了。

小三也是百感交集:这几年你在我身上打的炮,可以把这军舰轰沉。

这个段子的梗点,首先它有一个涉性的比喻,能够引起成年男女的天然兴奋;另外还隐藏了一个梗点,不太容易说清楚。

段子2

某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,给心仪的女人写好情书,并在最后附言:我答好这份考卷,静候你的录取通知。

回信来了,信上只有四个字:名额已满。

这个段子没有涉性,但仍然让人感到好笑。其中的梗点,跟段子1的“另外一个梗点”类似。

这个梗点看似很神秘——本人也确实思考了好久才整明白——但说出来却一钱不值,无非是一层窗户纸而已。

俗话说,人有四喜:久旱逢甘雨,他乡遇故知,洞房花烛夜,金榜题名时。

其中的“他乡遇故知”,也是语言接受者的“一喜”,比如:

段子3

甲:男女之间有纯友谊吗?

乙:有,越丑越纯。

甲问里面有个“纯”字,对“友谊”加以强调和修饰,给读者的印象十分深刻;

然后乙答里面也冒出一个“纯”字,读者瞬间就有了“他乡遇故知”的感觉,并且感觉乙的承接十分巧妙和流畅。

这种承接的技巧,我们姑且称之为【同字承接】看似十分简单,跟段子1和2的搞趣机制却有相通之处。

为了将它们“承接”在一起,我们可能需要兜一个大圈子。

不是为了故弄玄虚,而是要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来解决这个问题,也趁机把目前修辞学上的一堆杂乱无章的概念有机地整合在一起。

干货满满,知识密度极大,相信你读完之后,对中文的博大精“深”,会有一个“浅出”的认知;张雪峰读了,也不好意思再鄙视文科了。



02

同X承接


关于【同字承接】,我们不妨再看一例:

段子4

小悠挎着女朋友在街上溜达,卖花的小姑娘拉着他说:大哥哥,买花吧,一看就知道你是花心的人。

小姑娘的两句话,用“花”字承接在一起。

既然有【同字承接】,那肯定就有【同词承接】了——

段子5

来说是非者, 便是是非人。

通过熟人“是非”搭桥,两句话很自然衔接在一起。

段子6

小悠相亲了一个美女,人确实漂亮,但是一张嘴就要求收入多高,房子多大,车子多豪……

小悠听得腻歪了:你咋不上天呢?

她优雅地一笑:我明天就上天呀,我是空姐耶…

这两人的对白,是以“上天”来承接的。

接下来自然就是【同语承接】了——

段子7

小时候水漂打得特别好,导致现在好多事 都打水漂了。

这两句话的衔接桥梁是短语“打水漂”。

段子8

比世人目光更可怕的,是你自己那颗在意世人目光的心。

其中的桥梁是短语“世人目光”。

“最后”应该是【同句承接】了。

比如鲁迅的《狂人日记》,用“凡事须得研究,才会明白”这句话,来承接下文。

还有哪些承接技巧呢?

有!还有各种“花”招——

段子9

“我这车百公里耗油才6.3升,你的呢?”

“1升。”

“开玩笑吧,什么车?”

“自行车,一百公里一身汗。”

这里面的“身”与“升”谐音,让听者感到“耳熟”,所以也算“熟人”。

这种承接的套路,现行修辞学上叫做【谐转】

为了统一起见,我们姑且称之为【同/谐音承接】

段子10

我不但手气好,脚气也不错。

这两句话里面都有一个“气”字,按理属于同字承接。

但这里面还多了一个蹊跷:这两个“气”字分别源于“手气”与“脚气”,并且这两个词的结构相同——这等于是又给读者增加了一份亲切感。

所以这里的“熟人”有两个:相同的字和相同的结构。

这种表达的技巧,现行修辞学称之为【同异】,意即两个结构相同的词,同中有异。又叫【叠映】

为了统一起见,我们姑且称之为【同异承接】

“同中有异”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,这里只是点到为止,详情参见移情别恋,前秦后楚

段子11

要么忍,要么残忍。

我们很容易感知到其中的桥梁“忍”字,但是我们也强烈地感觉到,后面的“残忍”,是在前面的“忍”上再增加一个字而形成的。

所以,我们不妨把这种套路,称之为【增字承接】

段子12

江山代有才人出,各领风骚三四年。以后就看你们骚了。

从“风骚”到“骚”,无需多言,这个自然是【减字承接】了。

段子13

女人喜欢长得坏坏的男人,不喜欢长坏了的男人。

从“长得坏坏”到“长坏”,这个也是减字承接。

更多的时候,承接的形式是综合的、全方位的。

段子14

妈妈说,我叛逆期怎么整她,她更年期就怎么整我。

这里面既有“整”的同字承接,又有从“叛逆+期”到“更年+期”的同异承接。

段子15

爱你的时候,你是西施;

恨你的时候,你是僵尸。

从“施”到“尸”,是同音承接;“西+施”和“僵+尸”,结构也大体相似。所以这个是同音式的同异。

以上【同X承接】系列,本质上都是以某个相同的语言要素为桥梁,实现语句之间的流畅衔接。

尤其是,当这种承接发生在交际场合,就更能显示出接话的人的机智和幽默。比如段子6和9。

终于可以解码文章开头的两个段子了——



03

承境


先重温一下。

段子1

富豪带着小三在海边散步,见远处一艘军舰驶过,不由感慨道:这些年我在你身上花的钱,够买这艘军舰了。

小三也百感交集道:这几年你在我身上打的炮,可以把这军舰轰沉。

显然,这对狗男女的对白,用“军舰”这个词来“同词承接”。

但其中的韵味,远不限于此。

富豪拿军舰说事儿,开辟了一个语境:一个探讨军费的业务场景/语境。

小三也不含糊,非常麻溜地进入了这个语境,并进一步演绎出炮弹(也是军用物资)轰军舰的情节。

也就是说,小三承接了富豪的语境,实现了两人话语的巧妙衔接,可以说是天衣无缝。

因此,这是针对同一个语境的承接,即【同境承接】,简称——

承境

这是一种立体式的承接方式,不局限于一词一句为桥梁,而是跟上文中的语境、氛围和格调,进行全方位的对接。

这种对接,更加奇巧,自然也更加具有韵味。

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,两人说话要在同一个频道上,方可“同频共振”。

段子2

某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,给心仪的女人写好情书,并在最后写道:我答好这份考卷,静候你的录取通知。

回信来了,信上只有四个字:名额已满。

这对男女的交际,压根儿就没有用相同的字句为桥梁,但仍然笑果满满(当然了,对男方而言,这是个悲剧,我们也表示同情)。

原因就在于,女方承接了对方的语境,给人机巧之感。

这个语境是什么呢?男方把求爱比作考试招录,女方顺茬说(录取)名额已满——可能还包括备胎在内。

如果我们把其中的婚恋背景去掉——

某男……写道:我答好这份考卷,静候你的录取通知。

回信来了,信上只有四个字:名额已满。

这分明就是考生与招生老师之间的业务交流场景。

段子16

小悠到小卖部买矿泉水。

老板:两块。

小悠:瓶子上写着建议零售价一块五啊。

老板:我不接受他的建议。

这里面有“建议”的同词承接,但更有“价格听证会”的业务场景的承接。

段子17

某男痴迷于军事,日常言行也是按照军营的一套。

以至于在新婚之夜,他仍然研究军事地图到深夜,丝毫没有入洞房的意思。

新娘子在一旁十分窘迫,不知所措。

他老妈见了,有点心疼儿媳妇,就凑到她身边耳语了几句。

新娘子将信将疑,来到新郎跟前,欠身问道:启禀将军,何处安营扎寨?

新郎闻报,指了指洞房,传令道:今夜就在此处休整。

然后起身进了洞房…

看来这位新娘必须承接新郎的语境,否则这日子没法过下去。

这个段子也用一种荒诞的方式,深刻地揭示了构成承境的内在机制。



04

构喻式承境


下面探讨一种特殊的承境。先看案例:

段子18

问:男人单身叫单身狗,女人单身叫啥?

答:女人单身叫狗不理。

这里面有一个结构化的比喻(即构喻,详情参见:震惊!穿越,其实无处不在):

(单身男人,单身女人)—>((单身)狗,(狗不理牌)包子)

喻体组(狗,包子)构成了狗吃(或不吃)包子的业务场景/语境,段子中的问答因此实现了同境承接。

所以,这是一种构喻式的承境

段子19

每当我找到了成功的钥匙,就有人把锁给换了。

这里面的构喻是:(成功,成功的诀窍)—>(锁,钥匙),两句话基于“钥匙开锁”的语境实现对接。

我们回头再品味一下段子1和2,它们也都属于构喻式的承境。



05

辨析


这里简要聊聊承境和兼境(详见:兼容两境,左右其手)的区别。

兼境是指一句话同时兼容或适用于两个业务场景或语境,承境则是基于同一个业务场景或语境,把上下文衔接起来。



06

小结


写文章讲究起承转合,“起”是指文章起头的技巧,“承”是指如何承接上文的技巧,“转”是指实现语义转折的技巧,“合”是指文章闭合(煞尾)的技巧。

其中,语句之间的承接,有点类似于人类的真实社交:

通过一个“熟人”来牵线搭桥,会使陌生的会面显得更加流畅自然。

本文全面梳理总结了“承”的一个技巧,即【同X承接】,具体包括:

同字承接、同词承接、同语承接、同句承接、同音承接、同异承接,同境承接,等等。

“同音承接”和“同异承接”分别对应现行修辞学中的“谐转”和“同异”。

其它概念,都是本人原创提出的新说法,欢迎各位方家批评指正。


(全文结束)




版权所有©请勿侵权


本文系【幽默原理】平台创始人随俗先生原创作品,欢迎个人学习分享!若要转载或转化成其它形式(包括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)发布在公共平台,请联系作者授权。



扫码添加作者微信

(先截屏,再发送到微信环境,长按关注)





小程序容易消失

请关注【幽默原理】公众号

欣赏高品味的幽默

汲取有营养的思想

学习可变现的语言艺术





扫码就走的

文化乐旅

奇趣横生,闻所未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