限反
稍加限制,立马造反
这个小段里面包含着两个相反的判定:
- 你相信爱情
- 你不相信(会发生在你身上的)爱情
再看一例:
这个小段里面也包含着两个相反的判定:
- 不缺爱情
- 缺(严肃的)爱情
以上两个小段的内在逻辑是类似的:都包含着一正一反的两个判定,并且导致判定逆反的原因都是因为增加了一个限制性修饰。
下面再看一例:
这个小段里面也包含着两个相反的判定:
- 老师喜欢努力的人
- 老师不喜欢努力(找借口)的人
总结以上三例,其共同的套路是——
1、先就某个事物给出一个判定;
2、然后对该事物进行限制性修饰;
3、再进行相同的逻辑判定,结果得出相反的结论。
姑且把这种表达方式取名为——
限反
意即:限制之后,判定逆反。
限反的表达形式千变万化,但其内在的逻辑结构基本一致。
限反这个套路,看似简单,却具有较强的表达效果,具体表现在——
1、辩证性,限反揭示了任何论断或“真理”,都不是绝地的,都是有条件限制的。条件一变,结论甚至完全相反。一正一反,充满了辩证法。
比如:
中国人并不缺钱,只是像你这样的中国人缺钱。
2、批判性,因为其辩证性,限反自然成了辩论场合强有力的反击武器。
比如——
3、警策性:限反具有一种特别的精警和鞭策的力量。
比如:
你不缺努力,缺的是方向正确的努力。
4、逆反性,限反中的第二个观点发生逆转,给人以突兀感和创新性。
比如:
钱不是万能的,但几乎是万能的。
5、视听美,限反表达中有大量的重复性词语,在视觉效果上,具有错落有致的结构美;在听说效果上,具有回环往复的韵律美。
总之,限反是一种创新性思维,闪耀着辩证法的智慧,也充满了盎然趣味,值得玩味和揣摩。
限反这个修辞格由本人原创提出,欢迎各位方家批评指正!
(全文结束)
版权所有©请勿侵权
本文系【幽默原理】平台创始人随俗先生原创作品,欢迎个人学习分享!若要转载或转化成其它形式(包括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)发布在公共平台,请联系作者授权。
扫码添加作者微信
(先截屏,再发送到微信环境,长按关注)
小程序容易消失
请关注【幽默原理】公众号
欣赏高品味的幽默
汲取有营养的思想
学习可变现的语言艺术
扫码就走的
文化乐旅
奇趣横生,闻所未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