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补
根据已说,脑补未言
推补
老板为什么说“你是来砸场子的”,读者根据以上情景,不难推出原因:大概是因为这哥们的长相,根本无法通过理发来弥补。
根据这位同学提前交卷的原因,我们大体可以得出两个结论:1、他答卷主要靠抄袭。2、他周围的人也是学渣,或者说不让他抄袭。
一般情况下,一段话里面各个语句之间,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;尤其是在特定语境下,句子之间的耦合关系非常紧密。
因此,表达者可以根据某种需要,有意略去某些语句。接受者则可以根据整段话的逻辑,将其推导出来。所谓:势不可使尽,话不必说尽。我把这种表达方式,取名为:
推补
意即“运用推理,予以补充”,也就是俗话说的“自行脑补”。
这位仁兄被医美市场人员视作潜在大客户,说明他的颜值堪忧。
推补跟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习惯是一致的,即通过感觉事物的个别属性和主要特征,就可以整体地知觉它。如下图:
我们很容易看出,以上图案中,镶嵌了一个正方形——尽管它很不完整。
推补可以视作婉曲(参见相关专题文章)的子类别,具有委婉、曲折、含蓄的表达效果,再比如:
服务员为什么建议“你俩还是AA制”呢?因为她有“难言之隐”。读者根据以上情景,不难找到原因:“我们”俩丑得难解难分,服务员无法判断高低。
推补既体现了表达者自己的机灵,也体现了表达者对接受者智商的尊重,让接受者不自觉地参与补齐逻辑链,并体验到解码的乐趣。如下例:
读者先是纳闷“我”为什么要倒时差?接着不自觉地去推导:大概这小子春节期间天天睡懒觉吧。
从“补充”的方式看,推补有如下几种情况。
补充因或果
在特定语境下,因果关系具有紧密的耦合关系,因此表达者不必把两者都交代清楚,只说其一,接受者便很容易推导出其二。比如:
往事说他开车来的,这是几个意思呢?读者一般都懂交规,根据因果关系,自然会得出一个结果:他不会跟“我”干杯!这种情况属于“补充结果”。
为什么要“在淘宝上看假肢”?显然因为手被剁了。那为什会被剁手呢?读者可进一步推出第一原因:因为又逛淘宝了。这种情况属于连环的“补充原因”。
补充客观
世间万物,有其固有的客观规律,其中很多规律是众所周知的。因此表达者在特定语境,可以略去某些客观说明,接受者自然会自行脑补。如下例:
我们可以将其优化为:
饭点到了,晓琴说:“我今天减肥不吃饭了!”室友赶紧递给她一包零食。
跟原作相比,这个方案就含蓄多了,也更加隽永耐品。
补充悬疑
读者读了以上小段,难免生悬疑:“我”为什么特别想“你”?
然后自然会进行推理,并很容易找到答案:因为“你”的笑点很低。
这是几个意思呢?显然,这哥们是用抛硬币的方式来做选择题的。
补充潜词
女友根据男友说出的话,运用“推理”,“补充”出其没有明说的、潜藏的意思。这就是补充潜词,跟另一个辞格潜词,是交叉的。
以上案例中,“爸爸”隐含的意思,已经被作者自己“推导”出来了。具体实践中,则需要“你”自己对未来丈人的话反复推敲/导,以免吃不了兜着走。
补充“非语言”
如此语境和情景下,“我若有所思地看看同学们”,意即:老师的意思是说他们都是“屎”?
更有甚者,通过借助某个客观情景来表达潜在的意思,比如:
为什么爆春雷了?因为老板娘说瞎话了。说的啥瞎话?称呼丑男为“帅哥”……
补充推论
以上说的各种情况,表达者的逻辑链条都有缺失,需要接受者予以补充。
还有一种情况,如下例:
这个小段的逻辑链条是完整的,并不需要“补缺”。
但是,读者仍然会不由自主的据此得出一个推论:如果“我们”熟了,“你”就会领教到“我”的坏脾气。
这个推理的结果,就是段子手隐藏的本意。
这种情况,叫做补充推论。
小结
推补是本人原创提出的修辞新概念,欢迎各位方家批评指正。
推补属于婉曲的一个子类别,跟它的同门兄弟潜词有交集。
推补跟留白、跳脱、省略、回避等修辞手法长的很像,但内涵差别较大,本平台另有专文对它们进行辨析。
(全文结束)
版权所有©请勿侵权
本文系【幽默原理】平台创始人随俗先生原创作品,欢迎个人学习分享!若要转载或转化成其它形式(包括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)发布在公共平台,请联系作者授权。
扫码添加作者微信
(先截屏,再发送到微信环境,长按关注)
小程序容易消失
请关注【幽默原理】公众号
欣赏高品味的幽默
汲取有营养的思想
学习可变现的语言艺术
扫码就走的
文化乐旅
奇趣横生,闻所未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