拆词

散伙单飞,形离神牵




引言



秋天到了——

以上段子中的“秋高”和“气爽”,显然是从成语“秋高气爽”中拆卸出来的“零件”。


这种表达方式,看似恶搞、或者病句,其实早已进入“体制内”,有了正式编制,在修辞学里就叫做:


拆词


它还有一个名字:析词,很学术范,离人民群众的距离就远了。

拆词的趣味性源于如下三点:


1、文本形式的跳跃,比如:

把“梦想家”拆解成【梦+想家】,角度奇特,让人耳目一新。


2、文本含义的跳跃,比如:


把“财务自由”拆解之后,其意思变成——你从财务那里结算完工资,就是自由之身(不用上班)了。其含义既有传承,又面目全非,让人猝不及防。


3、韵律感,比如:

拆词之后,整个文本相应地多了若干同字或同词,读起来朗朗上口,富有韵律感。



根据不同的视角,可以把拆词分为如下几种类型。





按照源词的大小



被拆析的对象(即源词),不一定只是词,还有各种单位大小的文本。

从“合适的老实人”这个定中结构的短语中,分别抽出“合适”和“老实”,单独使用。这个属于短语拆用。

把单词“关心”拆成:关、心,属于单词拆用。

把“污”字拆成【水+亏】,也是汉字字形构件,这个自然属于单字拆用。

因此,拆析有拆语、拆词、拆字等几种情况。不过为了叙述方便,以下仍然统称为拆词。







按照“零件”的采用范围



把“埋怨”拆开后,两个零件“埋”和“怨”都派上用场了,属于全部采用。


从“难过”中拆出来的“零件”:难、过,也是全部被采用了。

把“麻婆豆腐”拆开之后,只用到了“麻婆”这个零件,属于部分采用。


现任作协主席铁凝有一部中篇小说叫做《永远有多远》,后面的“远”字,可以理解为是从前面的“永远”中拆出来的。

从“一本正经”中抽出“一本”,属于部分采用。






按照“零件”使用顺序


“酸菜鱼”拆开之后,三个“零件”依次使用,这个属于顺序拆用。

把“回锅肉”拆开之后,两个零件“回锅”和“肉”,倒序出现,这个属于倒序拆用。


再看一个纯文本的案例:


掌柜写账的桌子边坐个胖女人,坦白地摊开而不的胸膛,喂孩子吃奶。(钱钟书《围城》)


这个小段对大多数人而言,能够明显感知到它的妙处,却又说不清楚到底妙在哪里。


钱先生这里用到了拆词的手法:把“坦白”一词拆成“坦”与“白”,再倒序使用。






按照拆词前后意义的变化


“错过”里面的“错”,不是“错了”的意思,这个叫做转义拆用

“孤独终老”拆开之后,“孤独”、“终老”的意思没有发生改变,这个叫做本义拆用







根据源词的显隐


源词“包容”被拆解成“包”和“容”,并且它自己也出现在文本中,这个叫做明拆。

显而易见,这个小段是把“海浪”给拆了,但是这个词本身却没有出现,所以称之为暗拆


有没有倒过来的情况?即源词出现了,拆了之后的“零件”反而没有出现。


好像有点不可思议,请看如下案例:

“我”若有所思这么一看,就把“搅屎棍”这个词给拆了——既然“我”是搅屎的棍,那同学们是什么呢?


这种拆法,姑且称之为隐拆,相应的段子自然更加内涵。


再看一案:

“天使”中,你先抢了“天”,剩下那位就没得挑啦。


这里两个零件,一显一隐,姑且称之为半隐







重组



先看案例:

这个案例比较特别,不但拆词,还拆字;


不但“拆”了,还再“拼”上(关于拼词,详见相关专题文章);


并且是把字词的“零件”完全抖散之后,再进行重组






拆词+X



拆词经常与其它招数复合运用,比如:

“别来无恙”是一个成语,含义已经固定。以上段子运用“拆词”的手法,对它进行了另一番解释:你别来,我就无恙。


这一招叫做:别解,就是给老词以别样的新解,从而与正解形成反差,相映成趣。


因此这个段子属于【拆词+别解】的复合运用。

这个案例中,“裁员”与“财源”谐音,属于【拆词+谐音】的复合运用。

全球经济不景气,私营老板不容易啊。

类似案例还有:


  1. 太平洋上不太平
  2. 回春药店起死回春
  3. 惶恐滩头说惶恐,零丁洋里叹零丁。(文天祥《过零丁洋》)


以上这些案例,都是先出现某个事物的名称,然后再顺着名称字面的含义说下去,连缀出一个新的表达,从而造成某种特殊的修辞效果,这一招叫做巧缀


也可以理解为,对事物的名称进行拆析,从中提取某个现成的词语,因此属于【拆词+巧缀】的复合运用。

段子手先用“我对象”来“诱敌深入”,让读者以为是“我的对象”之意;

第二句却把“对象”拆解成【对+象】,迫使其含义转换成“对着大象”。

这是歧疑+拆词+换义三种修辞手法的复合运用。






很像拆词的招数



在源词“道歉”、“洗澡”的中间插入一些新语素,使之变成“道个歉”、“洗了个澡”,新的词汇属于离合词


在源词“广告”、“卑鄙”中插入一些虚词,使之变成“广而告之”、“卑而鄙之”,这种手法叫做镶嵌


离合与镶嵌,差别比较细微,辨析起来比较饶舌,暂且略过。


两者都很像拆词,区别在于:它俩形成的新词,只是源词的变种,并没有“独立”出来,并且其含义也基本上跟源词保持一致。


而拆词里面的“零件”,独立性较强,含义也可以完全摆脱源词。


再看案例:


袭人笑道:“我说你太淘气了,总要淘出个事故来才罢。”(曹雪芹《红楼梦》)


从“淘气”中分离出“淘”字,以进一步说明“太淘气”的结果。这种表达方式,叫做接续,也是一种修辞方式。


接续也是对复合词进行拆分,它与拆词的区别是:其分离出来的语素,也是没有“独立人格”,而只是对源词进行补充或说明。


至此,拆词这个话题聊的差不多了,自然会生出一个新的话题:有没有拆词的逆向工程,即拼词


答案是:有!详情参见本平台相关专题文章。


(全文结束)






版权所有©请勿侵权


本文系【幽默原理】平台创始人随俗先生原创作品,欢迎个人学习分享!若要转载或转化成其它形式(包括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)发布在公共平台,请联系作者授权。



扫码添加作者微信

(先截屏,再发送到微信环境,长按关注)





小程序容易消失

请关注【幽默原理】公众号

欣赏高品味的幽默

汲取有营养的思想

学习可变现的语言艺术





扫码就走的

文化乐旅

奇趣横生,闻所未闻